Loading
9

泥炭、椰糠、赤玉、珍珠岩的保水性测试

  刚接触多肉的朋友,对于多肉的配土难免要很纠结,至于什么透气性、保水性、“不干不浇,干透浇透”更是要万分头疼了,下文是文科生joly718做的泥炭,椰糠,赤玉,珍珠岩土壤保水性测试,会让你对多肉的介质有进一步的认识,对在什么时候浇水这事上也会有理论派的参考哦。
  入坑不久,经常看到有关椰糠和泥炭的保水性讨论,怎么说的都有。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椰糠更“保水”,颗粒比较“疏水”等。
 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,也有些人觉得椰糠没有那么“保水”。我的个人感觉也是这样。
  楼主文科生,对于很多术语只有大体上感性的了解,所以决定做个测试,通过数据看不同土种的“保水性”。
  手头土和颗粒品种有限,手头测量工具也有限,所以设计了如下一套测试方法:
  工具:电子称、塑料盆、纱网

  对象:泥炭(发发得1号种植泥炭)、椰糠(格陆谷椰糠砖)、赤玉(3-6mm)、珍珠岩测试方法:取等体积的土(目测等体积),放在垫有纱网的塑料盆中防止渗漏,第一次称重;用水浇淋多次,直至土能够吸水充分,漏去多余的水分后第二次称重;将吸饱水分的土放置在散射光、通风尚可的环境里(楼主只能提供这样的环境:有暖气;白天会开10cm左右的窗缝;每天用小风扇在距离2m的地方吹上个把小时;温度20-30;湿度20%左右),4天后第三次称重,6天后第四次称重。
  

测试结果如下:

  第一、泥炭的吸水性比椰糠差。相同体积、吸饱水的情况下,泥炭增重47g,椰糠增加了55g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这80g椰糠是泡发之后的重量,泡发之前的数据是19g,也就是说,如果椰糠是全干状态,它能吸饱116g的水!
  第二、单就水分散失量看,椰糠比泥炭失水多。等体积的情况下,4天后泥炭散失了43g水,椰糠则散失了62g。
  也就是说,泥炭在4天后已经状态恢复到刚上盆时的“潮土”,但是比刚上盆时略重;而椰糠也在4天后恢复“潮土”状态,但已经比刚上盆时轻了。
  6天后此现象更加明显。
  第三、综合上述两条可以看出,椰糠吸水多,失水也多,泥炭吸水少,失水也少。
  但在每个阶段,两者都处于基本相似的状态,4天后泥炭和椰糠都变成和上盆时类似的“潮土”,6天时都变得接近干土了,只是还略有潮气。所以说单讲潮湿程度,二者在各阶段都差不多的。
  (楼主本想一直实验到它们达到最轻重量,也就是纯“干土”的时候,无奈马上要回家,等不到那时了。)这就导致一个结果:
  如果你是“干透浇足”派的,每次都必定浇到底孔往下漏水,那么显然椰糠能吸更多的水,让你感觉它“保水”;如果你和楼主一样是“定量浇水”派的,比如每次沿着盆边溜五圈那种,显然椰糠比泥炭干得快,因而会感觉它“不保水”。
  第四,至于颗粒,珍珠岩没什么好说,吸水程度和泥炭差不多,干得也确实快,它的好处真的就是不积水。
  但我认为它还是比河沙好,孔隙较多,还是能储存一定水分、产生“容错”效果的。
  而且还轻便、便宜、透气、亲根。
  第五、赤玉真的是好东西。它吸水性比泥炭和椰糠都要好(等体积情况下吸饱水增重68g),但是不积水,即吸饱水之后仍旧是“透气”的。
  赤玉的干燥速度也比较慢,可以看到它在6 天后才到回复到上盆时的重量,说明它所含蓄的水分是慢慢释放出来的。
  所以说这种颗粒有着最好的“容错”功能,即,浇多了水会漏出去,而万一浇水频率太低它还能缓慢地继续释放水汽。
  (160g的上盆状态看着是干的,但里面一定还是有水汽的,相信很多人都见到过密封好的赤玉袋子里有不少水珠的状况。)唯一的缺点是它重+孔隙太小,可能亲根性不太好,尤其是对景天的毛细根而言。
  第六、一个计划外的发现就是,椰糠怎么浇体积都几乎不变,而泥炭浇一次水土表就往下沉降不少。
  所以,配土和浇水习惯是要结合起来看的。不能简单地用“椰糠保水”、“颗粒不保水”等其实正确、但你未必理解为什么正确的结论来指导你的判断。很多肉友在逐步摸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把肉肉种得极好。他们的经验是对的,但是必须结合自身的环境、习惯才能做正确选择。并且,参考一些相对具有科学性的数据,弄明白原理,是能让人少走弯路的。
  加几句最简单直白的结论:
  1、保水性泥炭和椰糠相近,椰糠吸水多失水多,泥炭吸水少失水相对较少。
  2、赤玉是个好东西。
  3、北京冬天室内散射光条件下6天土就基本全干了。

  p.s请放心,所有重量都是去掉了盆子重量的。
  p.s个人观点,数据不是百分百严谨,仅供参考。

★微信搜索公众号 多肉联萌,即可关注联萌订阅号,更多互动,更多精彩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