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0

观音莲,一颗永流传

本文为whoknows在多肉联萌的原创投稿,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。

坐标:包邮区

养花养草,都说铁打的盆器流水的花,但是有一种多肉,一旦拥有,一生相随,它,就是观音莲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我查了下照片,我的观音莲应该是2016年买的,之后就一直没再买过,因为它会不断繁衍,虽然当初的老祖宗早已不知所踪,好在人家子孙满堂、生生不息。右下角红圈那个,就是老祖宗啦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养了一阵儿,住上单间了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然后它就开始生崽,虽然那时候养得挺一般,但一盆又一盆,成就感也是大大滴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那时确实不会养,一个夏天过完就收获一堆空盆,观音莲曾经也差点全军覆没。这是17年的照片,是又扦插了一盆,还是死得只剩下这些,我也不记得了。但是没关系,只要及时挽救,哪怕只留下一个小侧头,咱就可以卷土重来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好像缺失了几年的照片,再看到观音莲的图片,就是20年的了,这时我的养护环境、经验都跟上啦,所以它也就出息多了。它还是4个主头,会不会就是上面那一小盆呢?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接下来,它就在疯长的路上一去不复返。看这密密麻麻的,挤在一起你们不热么?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果然后来就出问题了,因为长得太密、盖满了土面,水分闷在土里不能散发,加上气温一高,它就从里面开始腐烂、化水,把烂的都拔掉,就剩这么些好的了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不怕不怕,从7月这个惨样儿,长到当年冬天,嘿,人家又长满了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后来我想着,它这么爱长侧芽,我找个高盆种上,让侧芽垂吊下来,不也挺美么。说干就干,换盆。很快,垂吊的效果就初现雏形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这样养了一阵子,我又发现了新问题,垂吊的侧头由于远离土壤、吸收不到足够水分,下层叶片很快干枯,又干又黄还长须根(因为想吸收水分),完全不是我理想中美貌的样子。而且这个盆,也远远满足不了它的生长,于是我就给它拆了,分了好几小盆,身边的朋友同事早已送遍,就开始出售给附近花友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当然我自己的家底儿还是得留好,这次换了个大一点的盆,留足生长空间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可惜盆换得快,也没有它长得快--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只好又拆开来,卖啦卖啦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只留了一个准备自己好好养,独占大单间,这下够住了吧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还没多久,就又......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为了避免重蹈覆辙,这个阶段我干了一件事,就是把土面托高,让观音莲的底部高出盆口以上,避免植物盖满土面、不能呼吸的悲剧再次发生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接下来不想再换盆了,计划是不断打击主头(新长的侧芽掰掉、底层的叶片掰掉)、控制它的长势,让周围的侧头不断长大,最终的理想是形成一个大小均匀的手捧花状态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最后,介绍一下观音莲的养护。它不怕冷、不怕热,可以全年户外露养(北方太冷除外),露养的观音莲习性强健,株形紧凑,颜值诱人。它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多(只是相对哦)、且生长较快,可以用口径大一些、深度浅一点的盆来种植。由于叶片密集、枝干较短,植株底部通风务必需要重视,否则不但植株容易腐烂,病虫害也容易在叶片底部、密集处发生(比如蚧壳虫)。

观音莲的成长变化

如果你也喜欢观音莲,可以买一棵来试试,好好养护,一颗永流传。

★微信搜索公众号 多肉联萌,即可关注联萌订阅号,更多互动,更多精彩★。